想參加志願服務?想找見習實習機會?想申請創業幫扶?想參與希望工程公益活動?拿出手機,這一切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。
  5月4日,福建廈門團組織正式推出“青春廈門”菜單式微信互動服務平臺,所有面向青年的服務都將集成在這個致力於使團組織與青年“零距離”的公共賬號中。原來看似龐大複雜的青年工作,現在轉化為公號上一個個具體的“菜單”,點擊之後,原本要輾轉實現的服務,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能對接完成。
  今年以來,廈門團組織圍繞中共廈門市委“美麗廈門,共同締造”的戰略部署,探索以“共同締造”的科學方法提升青年群眾工作的覆蓋率、凸顯青年主體性、提升分類服務實效度。團廈門市委書記胡盛介紹說,推出微信互動服務平臺只是舉措之一,“關鍵的是,我們轉變觀念,努力按照‘共同締造’的方法,使共青團工作為青年共謀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評、共享。”
  胡盛列舉了一些方向:立足社區讓青年在“房前屋後”就能找到團組織,參與活動;用有效的手段,讓團組織的服務廣覆蓋、“零門檻”,方便更多青年參與;緊扣不同青年群體需求打造“私人訂製”服務,讓青年更滿意。
  為了讓青年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,團廈門市委將社區作為工作的主陣地,在社區成立街道、社區共青團工作聯席會,推動區域化團建,選派優秀大學生到社區擔任主任助理,廣泛設立“共青團社區青春志願驛站”,建立社區志願服務超市,開展“共青團星期六社區志願服務日活動”,打造“本地項目+在地資源+本地對象”的常態化青年公益平臺,努力實現社區團員青年在家門口從被動參與到自我動員。
  新媒體也為團廈門市委拉近與青年距離提供了“利器”。從兩年前開通微博、手機APP、微信訂閱號,到近期開通微信互動服務平臺,對青年喜歡的方式和有效傳播路徑的嘗試,大大提升了廈門團組織工作的覆蓋率和動員力。
  “雖然我們運用新媒體的步伐不是最快的,但我們始終致力於運用好這些符合青年習慣的新工具。”團廈門市委宣傳部負責人趙秋喜告訴記者,如廈門共青團的微博平均每天更新兩三條微博,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特別關註或感興趣的話題,從而確保了粉絲大部分都是“活躍粉”。
  去年4月四川雅安發生地震時,大家紛紛解囊相助,為了整理捐助物資,團廈門市委通過官方微博發了一條招募臨時志願者的微博,短短半小時內就有80多名志願者響應到位。
  為了延續在微博時代贏得的認可,現在致力於打造一個微信服務“旗艦”平臺的團廈門市委,把服務“零門檻”作為進一步提升青年工作覆蓋面的重要方向,盡可能讓所有青年都享受到團組織的服務,無論需要創業幫扶,還是需要志願服務,或者希望參加“希望小屋”活動,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微信或者其他線下報名方式參與,“一視同仁,不設門檻。”
  此外,“零門檻”還在於不關起門來做服務,讓青年既是服務對象,也是共同的伙伴和依靠的主體力量。在“青春廈門”公號上,若有意加入志願者隊伍、招募志願者、或者希望能夠幫助他人,都可以輕輕一點,成為一名 “服務組織者”。
  在解決青年工作覆蓋面的同時,團廈門市委更致力於提升團組織服務的精準度,把針對不同青年群體需求的“私人訂製”視為增加青年“黏度”的重要法寶。4月16日,廈門市農村青年創業發展資金項目培訓舉行,一群申請該項創業資金的年輕人,與來自廈門團組織的服務者們圍坐在一起,接受專屬服務。團廈門市委經濟部負責人周奕麟介紹,該項資金是針對廈門農村創業青年的貼息貸款,成功申請者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的貼息貸款,這是屬於農村創業青年的“私人訂製”。
  廈門團組織開展的“私人訂製”式“分類服務”還有很多。2013年針對青年創業就業需求,聯合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64筆,近7000萬元,建立見習基地164家,提供見習崗位561個,建立6個市級、10個區級的青年創業孵化基地;針對來廈務工青年發展需求,開展“十佳青年新市民”評選活動;針對弱勢青少年的特殊需求,開展“青春同行”關愛行動;針對青少年提升素質、維護權益的需求,在市青少年宮建立全省首個全景體驗式青少年安全自護教育館,升級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,設立市12355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。
  本報廈門5月6日電  (原標題:廈門:團組織服務演繹“私人訂製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50oacs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